电视剧《黄雀》里面的犯罪案例是在抹黑八九十年代的社会治安吗?

让我说;电视剧《黄雀》里面的犯罪案例,在那个年代那种事情都是真实的!现在的老年人应该都经历过,不存在抹不抹黑!就是电视剧里面的那个年代,我妈坐公交,一件冬天的呢子大衣就是被人用刀片割了口袋。现在时代不同了,小偷们也棋高一着,各种传销、借贷、电信诈骗、网络诈骗、海外诈骗层出不穷…

电视剧《黄雀》里面的犯罪案例是在抹黑八九十年代的社会治安吗?
八九十年代扒手多,打架斗殴的多,马路求爱强奸犯也多,九十年代车匪路霸多,什么砍手党,菜刀队,假尼姑和尚行骗的多,车站码头电影院同围小偷多,饭店乞丐多,有的气丐跑到小餐馆对着客人点的食物吐口水,客人惊呀不敢吃了,他们端起来就吃,(这类餐厅都是车站码头人多的地方,服务态度差)。反正乱得很,一直持续到二千年以后才慢慢好转。记得广州市区(繁华地带)20O3年开始禁摩,就是因为女子不敢背包上街,有些摩托骑者专抢女人背包。

那个年代小偷特别多,什么都偷,有专门偷自行车的,自行车好一点不怕你锁的再好,小偷都能撬开,我丢了两辆自行车,都是锁的好好的,有一辆还是锁在柱子上都被小偷偷走了。
特别是火车站,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,最差最乱的就是火车站。有些人从火车站出来衣服就会被刀片割破几个位置,还有那个时候的飞车党,你手上耳朵都不能带金的东西出门在外,不然你手就会断。
那个年代,乘火车去广州,一路上亲眼目睹小偷小摸在偷钱包,见了还不敢声张,嚣张的很,到了广州火车站,小偷、骗子更是防不胜防,随处可见,绝不夸张!坑蒙拐骗,黄赌毒,八九十年代到2千年初各地火车站都大量存在,绝大部分都是团伙作案。最残忍的还是把拐骗或流浪的小孩和成人弄残,扔到火车站乞讨。
以前有个词叫村匪路霸我家是农村的,小时候记忆里治安就不好,打架斗殴是常事。几乎每次哪个村子放电影就有打架,后来打架有两次打死了人才消停了。盗窃的也多,我们村和隔壁几个村子有一伙年轻人,十几人的团伙作案,最后一次作案,盗窃被发现,推倒一个老人,结果老头犯病死了,被抓获。一次判了十几个,我们村的最轻的判了十年,自此,我们村的孩子三十多年过去了,没一个违法乱纪的。

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针对普通百姓犯罪的手段。现在的大数据时代,普通百姓受电诈的攻击,不比当年受偷盗案攻击的次数少,都是相当惊人的,有的人一天之内,能接数个电诈电话,这也是未遂犯罪。但电诈的特点是以点代面,一个团队在幕后就能造成千军万马的实效。过去的偷盗大都是一对一、一对几的,顶多一个团队横扫一列火车!那个时代过来的人,没几个敢说没被偷过没被骗过,甚至是一个人被偷被骗多次。以现代人的防范意识,一部手机在他们手中,能平安持有十天,都是天大的奇迹!
以下是网友们对那个年代的回忆;
1,九六年,婆婆过生日,我和老公,他妹妹妹夫一起乘20路汽车到横泾,到马家场东站时,老公发现钱被偷了,他妹妹也被偷了,不过妹妹丢的是基地的发票,妹妹说丢的不是钱,小偷就扔在车上了,有2个年轻人下东就跑,被老公捉住一个,送到横泾派出所,被警察拷在窗户上打,但他把钱转给同伙了,不知道最后怎么处理的。
2,电视剧没看,但那个八几年九几年真的是那样的。公交车,长途客车,火车都是重灾区,一迷糊,包没了,眯一会,钱没了。那个年代火车上公交车上的小偷猖狂的很,明目张胆偷东西,甚至路上抢劫背包的,根本不稀奇。到90年代后期,治安才慢慢好转。

3,都是分田单干惹的祸,农村随便年轻人愿意到哪儿就到哪儿,不在家里种地都跑到城市里来了。那时候特别乱,农村的年轻人到城里一时找不到工作干什么的都有。就从那会儿开始,小偷卖淫的嫖娼的。偷孩子卖孩子的。这种恶劣的现象就开始了。最近这几年好点,因为摄像头满大街都是,但是骗子又增多了不少。诈骗犯。用各式各样的形式骗老人们的钱。
4,这部电视剧里说的是真实的,我老伴就是这个时期在公安部门,经常和一帮偷盗的小混混周旋,还有辑毒工作,没白没夜的干,如今他80岁了,养老金每月三千多,你说为什么吗?因为他是企业公安!!
5,98年我女朋友坐中巴从佛山过来广州找我,她就坐在窗边就在珠江大桥下桥位等红绿灯的时候,被人从车外边伸手进来扯掉了脖子上的金链,这种事那个年代在那个路口经常发生。
6,那个年代自行车,助动车被盗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。碰上车匪才算兇险。经常出差的大都准备一些小钱塞给一些小喽娄以保全巨资。到达目的地将贵重物件寄放后才去住宿。

© 版权声明

相关文章

暂无评论

none
暂无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