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道明当选影协主席背后:电视剧咖凭什么统领电影圈?

最近,陈道明当上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的消息一出,不少观众纳闷:“这不是电视剧里演康熙的那位吗?”确实,《康熙王朝》《围城》等经典剧集让他成了“国民级”演员,但鲜少人知道,他在电影圈的根基,比电视剧还要深。

陈道明当选影协主席背后:电视剧咖凭什么统领电影圈?
1988年,陈道明就凭《末代皇帝》里的溥仪拿下金鹰奖和飞天奖双料视帝,但真正让他在电影界站稳脚跟的是1999年的《我的1919》。他在片中饰演外交官顾维钧,面对巴黎和会的屈辱条约,那句“中国不能失去山东,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”的台词,至今被外交部官员私下引用。这部电影让他拿下金鸡奖、华表奖双料影帝,成为内地首位“双金影帝”。

有人质疑他“电影作品少”,可翻开履历会发现,张艺谋的《英雄》《归来》,冯小刚的《唐山大地震》,哪部不是华语影史的重磅作品?拍《归来》时,他为了演好失忆教授,提前半年学钢琴,连郎朗都夸他“弹得比专业演员强”。这种较真劲儿,让他在电影圈攒足了口碑。
比资历更硬的是他的政治资本。连续三届全国政协委员,提案从打击盗版到规范演员片酬,句句戳中行业痛点。这种既能演戏又能参政的“双栖”身份,其他演员很难复制。
当然,争议声也不少。有人说他“电视剧咖压电影咖”,可翻开数据会发现,陈道明主演的《英雄》全球票房1.77亿美元,至今仍是华语片海外票房前十;《无间道3》请他来拉内地市场,连刘德华都主动让番位。这些实打实的商业成绩,比“电影咖”的虚名更有说服力。

影协主席的职责不仅是艺术标杆,更要协调行业生态。陈道明在《黑洞》中饰演的聂明宇,表面是儒商,暗地操控黑恶势力,这种复杂角色让他深谙资本与艺术的博弈。如今电影圈流量当道,资本裹挟创作,他的上任被视作“清流入场”——去年他公开批评“天价片酬拖垮剧本质量”,直接推动广电总局出台“演员限薪令”。

陈道明的挑战才刚刚开始。流量明星霸占银幕、文艺片票房惨淡、剧本抄袭成风……这些问题绝非一纸文件能解决。但至少,他开了个好头——上任后第一项改革,就是推动“编剧署名权保障制度”,让《霸王别姬》编剧芦苇被删名的悲剧不再重演。就像他在《康熙王朝》里说的:“这江山,总得有人守着规矩。”
说到底,陈道明能坐上这个位子,靠的是三个“硬通货”:演得了帝王将相,镇得住资本乱象,写得了政协提案。未来五年,且看他如何用“文人气”对抗“铜臭味”,给中国电影开一剂对症的药方。

 

© 版权声明

相关文章

暂无评论

none
暂无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