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打通“数据壁垒”?公共数据资源实现“全国一本账”

3月1日,我国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上线运行,这意味着各领域、各层级的公共数据将加快流动。说起公共数据,千万别觉得陌生,今天温度是多少,空气质量怎么样,这些是公共数据;一个小区用了多少水、多少电,这也是公共数据;再大到GDP、CPI等,都是公共数据。有了这个平台,就好比给每一个公共数据都发了“身份证”,全国找数据、找产品可以像网购一样方便。企业、机构不仅可以查询数据资源,未来还能发布需求,实现精准匹配。今天的《特别关注》聚焦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,如何打通“数据壁垒”。

如何打通“数据壁垒”?公共数据资源实现“全国一本账”

“全国一本账”像登记土地一样登记数据

播放视频
画中画
从日常生活中的煤气水电数据到医疗数据、教育数据、气象数据等,公共数据涉及方方面面。为什么要对这些公共数据进行登记?如何通过登记加快数据流动?总台央视记者对国家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进行了独家采访。

今年年初,我国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政策体系初步形成。其中明确,可引入专业化力量,对公共数据进行治理、加工,从而形成相应的数据产品和服务。这种创新模式有个新名词,叫做“公共数据授权运营”。在这种模式下,直接持有或管理公共数据资源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,要像登记土地等要素资源一样对公共数据进行登记。

国家数据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陈荣辉表示,凡是已经授权、计划授权运营的公共数据资源产品,都必须到这个平台上进行登记。就像图书馆要对藏书进行编目,数据资源登记也是对全国公共数据资源逐步进行编目的过程,最终形成公共数据资源的“全国一本账”。

登记除了可以摸清全国公共数据资源的“家底”,同时还能加快公共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。国家数据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张向宏介绍,随着平台登记规模不断扩大,一定会向公共数据的应用、公共数据的安全治理等方面迅速地扩展,普遍的公共数据得到进一步价值释放。

© 版权声明

相关文章

暂无评论

none
暂无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