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光正好,在江西南昌的雷公坳文化体育产业园,随处可见跳跃挥拍、活力四射的身影。
就在几年前,这里还是一块闲置的高速公路服务区,直到江西将其列入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,成功引入投资方,很快便将这里改造升级为文化体育服务综合体。
得益于盘活存量资源,一块块荒地正蝶变成宝地,一个个传统企业焕然一新,一项项“无形资产”被“有形盘活”,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。
盘活存量首先要“盘”,对存量资源做到心中有数。
刚开年,浙江明确了“千项万亿”项目清单,分两批安排了重大项目投资。与此同时,浙江还围绕投资启动了另一项重要工作——对专项债形成的资产“摸底数、建台账”,迈开“盘家底”的第一步。
2023年6月13日拍摄的浙能乐清电厂,右侧为三期工程(无人机照片),该工程入选浙江省“千项万亿”重大工程。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
不仅是浙江,今年以来全国多地对存量资产加强“摸清底数”:天津对土地、房产、无形资产等存量“资产图”全面摸底,实施实时动态管理;甘肃天水深入开展农村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,对辖区内所有村庄进行全面系统排查,为农村土地资源盘活奠定基础……
优质存量资产是沉淀的财富、隐藏的资源。低效用地、闲置楼宇、老旧厂房、交通水利等各类“老家底”,都在逐步变为未来的发展“富矿”。
盘活存量关键是“活”,对“怎么盘”做到手中有策。
2月26日9时30分许,随着上海证券大厦交易大厅锣声响起,华夏金隅智造工场REIT正式上市。
这是开年以来,首单以改造产业园为基础资产的REITs(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),其底层资产为金隅智造工场产权一期项目,由昔日的家具厂房升级改造而来,如今已变身为科技创新产业汇聚的智造中心。
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(PPP)、资产证券化(ABS)、并购重组基金、产权交易所股权转让……盘活存量资产的方式不断推陈出新,不断提升资产流转的效率。
2024年1月6日拍摄的位于浙江省建德市境内的杭衢铁路(建衢段)外塘畈隧道口(无人机照片)。 杭衢铁路(建衢段)是我国首条采用“PPP(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)+EPC(设计施工总承包)”模式运作的高铁项目。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
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薄文广认为,“盘活”的过程要有增量思维,让资源发挥出更大价值。通过盘活,很多资产正在产生持续性收益,既成为偿债资金的重要来源,也积极促进新增投资,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